公益資訊

臺灣中藥典第三版 簡介

張貼者:2020年3月21日 凌晨2:31昇漢SunHank   [ 已更新 2020年3月21日 凌晨2:32 ]

  臺灣中藥典第三版編修,係透過臺灣中藥典第三版編修工作小組會議委員建議,廣邀中醫藥界產官學研專家,擴大編修成員組成,依工作內容分為4 個分小組,分別為「中藥基原分小組」、「檢驗規格分小組」、「中藥製劑分小組」及「中醫臨床分小組」,各小組提供平臺,透過定期會議,討論審議編修相關事宜,歷經召開69 次會議,始完成第三版內容。

  臺灣中藥典第三版新增中藥材55 個品項及中藥製劑2 個品項,正文共收載357 個品項,其中中藥材屬植物329 個品項、動物13 個品項、真菌類6 個品項、昆蟲3 個品項及礦物類4 個品項,中藥製劑收載加味逍遙散濃縮製劑及黃芩濃縮製劑2 項。新增中藥材基原臺灣原生種黃花石斛、臺灣白及、貓鬚草、鳳尾草、蓽澄茄及恆春鉤藤等6 個品種。依中醫臨床典籍及使用經驗修正「用法及用量」,新增355 個中藥材「性味與歸經」。通則部分新增中藥濃縮製劑及中藥濃縮錠劑2 項通則。為使檢驗方法更加完善,並與國際接軌,鑑別方法薄層層析法共新增及修訂154 種品項,比率由第二版87%提升為90%。含量測定高效液相層析法共新增及修訂139 種品項,比率由第二版35%提升至61%。增列本部已公告中藥材重金屬、二氧化硫、農藥殘留、黃麴毒素及微生物等異常物質限量基準。以科學化與系統性方健全中藥材品質管制規格,促進臺灣中醫藥國際化與中藥產業發展。 (節錄自臺灣中藥典第三版 )

天然草藥知多少

張貼者:2013年12月13日 下午5:50昇漢SunHank

醫療上的另一扇窗 


自有文明以來,世界各民族各自發展出一套草藥學,它與人類文明同時存在並與時俱進。由於缺乏現代科學驗證,在西方醫學崛起後,這些先人留下的傳統草藥醫學逐漸式微。西方醫學以現代科學角度研究人體,對天然藥物進行分析並合成許多新的化合物,針對每一種疾病找出治療藥品及療程。 

在醫藥如此發達的今日,仍有許多絕症如漸凍人症、癌症、愛滋病、白血病、類風濕關節炎等。此外,新的疾病不斷出現,許多疾病被歸類為不明病因。近年發生的急性嚴重呼吸道症候群(SARS)和禽流感疫情造成許多傷亡,引起全球廣大關注,治療這些疾病有賴新藥的投入。 

然而新藥的開發須配合生產高純度有效化學分子並蒐集足夠臨床數據,不但耗時且需投入大量資金,更由於疾病病原變異快速,使西藥研發趕不上需求而出現研發瓶頸。種種因素促使世人重新重視傳統草藥,各大知名藥廠紛紛投入大量資金蒐集草藥資訊,試圖從中尋找新藥。 

由於人類日趨長壽,平均壽命大幅提高,多數開發國家已進入高齡化社會,許多隨著老化而出現的疾病,無法由現有西方醫藥得到有效解決。加上預防醫學意識抬頭,現代人崇尚健康自然,以及藥物副作用及抗藥性等問題時有所聞,使民眾對服用化學藥品產生疑慮,轉而尋找天然藥物及療法,促使天然草藥市場近年來蓬勃發展。 

天然草藥發展近況 

走進藥局或量販店,從琳瑯滿目的保健食品可看出消費者已開始改變用藥習慣,逐漸接受使用天然草藥,使得傳統草藥在保健食品和藥物市場上的占有率大幅提高。世界各國已有幾個非常成功的例子,如在全球各地銷售的德國銀杏製劑,年銷售額已逾1億美元。 

澳洲草藥相當盛行,目前澳洲推廣的民間草藥有纈草、黃芩、山金車、紫錐菊、白毛茛等。纈草的有效成分是纈草酸和皂苷,用於鎮定安神和舒眠解憂,可配合洋甘菊、燕麥、黃芩等解壓藥草一併使用。黃芩有舒眠、解壓、鎮靜、減少神經痛等功效。山金車屬於外用藥,對於傷口癒合、瘀傷和扭傷具有療效。紫錐菊的有效成分含黃酮、植物固醇和紫錐菊苷(咖啡酸衍生物),能增強免疫力,預防傷風感冒。白毛茛含白毛茛鹼和黃連素,能健胃通腸,用於治療消化、發炎等疾病。 

長春花近年來被認為是一種深具抗癌潛力的藥用植物,由其製造的生物鹼-長春鹼及長春新鹼,可使植物或食草動物免受病菌的感染。1960 年開始有研究者注意到長春鹼的抗癌功效,尤以治療淋巴癌效果最為顯著。由於長春鹼在植物中含量極少,萃取產率低且化學合成不易,因此價錢相對地昂貴。 

人蔘是亞洲常見藥材,北中美洲也普遍使用花旗蔘,許多草藥鋪和超市都能找到各式人蔘飲片及萃取物保健產品,用於癒後恢復、增強體力、調節荷爾蒙、降低血糖和控制血壓。人蔘根部所含皂苷是其有效成分,中國長白山野蔘皂苷成分較高,但取得不易,價格高昂。人蔘不易栽培,韓國於 18 世紀初開始發展人蔘栽培,美國在 19 世紀中期開始栽培花旗蔘。人蔘對治療慢性肺感染、阿茲海默氏症等具功效,已引起美國國家補充替代醫學中心等研究單位的重視。 

柴胡是小柴胡湯的主要成分,傳統中醫藥把它應用在肝病臨床治療上已有悠久歷史。慢性肝病病患常見肝纖維化症狀,截至目前為止尚無有效的西藥可治癒肝纖維化。柴胡的主要藥效成分是三萜(ㄊㄧㄝ)類柴胡皂苷,是東亞常用藥材,主要有三種:北柴胡原產地是中國,三島柴胡原產地是日本,高氏柴胡Bupleurum kaoi Liu Chao & Chuang)原產地是臺灣。柴胡屬於繖型花科(Apiaceae)柴胡屬,英文名:Bupleuri Radix,主要採用其根部入藥,能解熱、鎮痛、解毒、消炎,是治療肝膽相關疾病的常用藥,市面上已有柴胡茶包販售。 

青蒿(又稱苦艾)是菊科黃花蒿的乾燥地上部,藥典記載苦艾可治療瘧疾。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青蒿素是治療瘧疾的有效成分,這一成分可能與血紅素中的鐵反應產生自由基,使瘧原蟲死亡。科學家已著手研究青蒿素在癌症治療方面的潛力,由於癌細胞鐵含量比普通細胞高,這些高含鐵細胞可望被青蒿素選擇性地殺死。 

中草藥的科學化 

中草藥具悠久的歷史,完整而詳盡的醫典至今仍在使用,其中李時珍在西元 1578 年編著完成的《本草綱目》一書,收錄歷代諸家本草所載藥物 1,892 種,其中植物藥 1,094 種,礦物、動物及其他藥物 798 種。每種藥物詳述產地、形狀、氣味、主治、應用等,是藥物學的寶貴資產。許多科學家以現代儀器著手研究中醫藥典,試圖說明中醫提出的氣血及穴道理論,並詳細分析各種用來治療慢性病傳統藥方中的有效成分。 

中藥煎煮費時費工,經多方努力,已可用濃縮藥粉替代,節省煎煮時間,台灣已有多家廠商投入科學中藥生產。然而中草藥科學化並非易事,種植過程、氣候土壤、收成後加工、保存及萃取方式都會影響草藥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此外,中草藥常是複方,較難找出藥方療效成分,配方常依「君、臣、佐、使」規則,有主輔之分,相互配合。「君」藥在方劑中治療主症、主導療效,「臣」藥輔佐君藥的療效,「佐」藥治療次要症狀或抑制主藥毒性等,「使」藥使各藥通達疾病所在或調和各味藥性。 

譬如許多人平常喝的四君子湯,中醫用來治療脾胃氣虛所引起的食欲降低等病狀,可以滋胃健脾、補陽益氣,其方劑由人蔘、白朮、茯苓、甘草組成。人蔘在中醫角度具有補氣、健脾、助陽等功效,在此是「君」藥。白朮也是補脾良藥,但效果不如人蔘,是「臣」藥。茯苓具有去濕利尿的功效,中醫認為脾喜燥怕濕,因此茯苓能健脾安神是「佐」藥。甘草是「使」藥,調和其他藥的藥性並協助藥效傳達。經過中醫師對個別病患「望、聞、問、切」後,酌量加減藥劑量或種類,使藥方更適合病人當時身體狀況。 

以現代藥理科學分析,似乎略可呼應中醫看法。人蔘含有豐富維他命B群、膽鹼、礦物質、醣類、類黃酮、人蔘皂苷等,對中樞神經、內分泌系統、心血管系統具良好的藥理作用,能刺激新陳代謝使血色素增加。白朮主要成分是蒼朮醇、蒼朮酮及維生素A,以白朮的醇類萃取物注射小鼠可增加尿量,促進電解質排出。茯苓具有多醣體及皂苷,有顯著的營養利尿作用。甘草抽出物對胃液分泌有抑制作用,甘草甜素的作用類似腎上腺素皮質,可降低發炎症狀。 

一般零售草藥形式是乾燥品、萃取液、膠囊和油。中草藥的加工則更複雜,藥材收成炮製後稱飲片,炮製功能在於降低藥物的毒性或刺激性、改變藥性、改善貯存性及促進藥物成分溶出。如半夏含有刺激性物質,若生用會使人口唇麻痛,必須以礬水煮製後才能消除刺激性。又如麻黃藥性較劇烈並不適宜體弱者使用,經過炮製的灸麻黃可以緩解麻黃的藥性。此外一些種子類藥材,表皮堅韌必須通過炮製使種皮破裂才能夠入藥。現在藥商提供另一種選擇,以粉末、藥片和藥劑形式販售。 

在一般藥局,民眾可購買到非處方藥及補充型藥物。非處方藥像阿斯匹靈、止痛劑、咳嗽藥、感冒藥、抗霉菌藥等,是一些無需醫生處方就可購買的成藥。補充型藥物泛指傳統草藥、維他命、礦物質、營養補充劑、芳香療劑,雖然使用者通常都會預期補充型保健產品有實效,但事實上其療效常未經證實。市面上魚油和 omega-3 脂肪酸經過科學證明,具有預防心臟疾病的效果而相當暢銷,因此藥效的證明對補充型藥物包括草藥相當重要。 

成分的鑑定與確保 

近年來草藥市場蓬勃發展,快速生產高品質、高純度的草藥成為醫藥界重要課題,草藥萃取物屬於混合物,其間摻雜的不明或有毒成分常難以去除。 

目前全世界都在積極研究中草藥的科學化及開發相關產品,基本上研發方式彷照西藥的做法,先找出潛力藥物後再進行臨床試驗,不同之處在於原料來自天然植物。整個研發過程都須遵循:成分標示須符合化學與製造管制(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 CMC)、生產及試驗須依照優良實驗室規範(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LP)、優良製造規範(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GMP)、優良臨床試驗規範(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等作業準則進行。 

目前,中草藥已在國際市場占有重要地位,原料絕大多數來自中國大陸等地,部分藥材仍以野採為主,在大量濫採的情形下,如沈香、石斛等藥用植物已面臨嚴重的生存威脅。加強中草藥的有機栽培,或進行植物工廠化組織培養,確保品質與供貨穩定是當務之急。 

此外藥材或飲片也有混淆仿冒情況,凸顯發展藥品鑑定的重要性,如蟲草是珍稀中藥,其成分主要含有蟲草酸和蟲草素,是麥角菌科的冬蟲夏草菌寄生於蝙蝠蛾的幼蟲所形成的乾燥蟲菌複合體。由於蟲草來源少,市面上充斥仿冒灌水商品,如以地蠶的塊莖及其地上莖經乾燥加工仿冒。 

藥材鑑定可先透過肉眼和顯微鏡檢查,從外觀、氣味和味道加以分析,以蟲草為例:外觀具有子座、腹部具足、蟲體具環紋、折斷後斷面有U形紋等特徵。再輔以化學成分鑑定,萃取樣品透過薄層層析、高效液相層析、氣相層析質譜或液相層析質譜分析定量藥品成分,藉由圖譜可研判各成分比例是否與標準品一致。 

原料本身因栽培或調製不當而遭到污染,可能使得病患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草藥品質的好壞須從下列標準來評估:純度、乾燥度,以及無微生物、除草劑、殺蟲劑、重金屬或輻射殘留物質。藥用植物的來源必須符合優良栽培採集規範(Good Agricultural and Collection Practice, GACP)的標準。 

此外,生物分子標記近來廣泛用於中草藥鑑定,最常用的分子標記是核醣體核酸序列,包含 18S 核醣體核酸基因、內轉錄間隔區 ITS1、5.8S 核醣體核酸基因、內轉錄間隔區 ITS2、26S 核醣體核酸基因和基因間隔區 IGS 序列等。這些基因序列在不同物種間有不同長度及特徵,基因區序列適用於科間的區分,間隔區序列則適用於族群間的區分。 

當前已有藥材鑑定服務,如英國皇家花園的中草藥鑑定中心與北京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合作,從中國收集 1,500 種中草藥樣品,配合其實驗技術進行中草藥鑑定,並對國際市場上中草藥提供鑑定服務,使用技術有外觀、味道、質地和氣味方面的感官試驗,以及顯微鏡檢查和上述化學及分子分析法。在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也提供鑑定中藥材的服務。 

未來展望 

目前國內登記的中藥廠超過 200 家,另有許多健康飲料食品製造廠商,使用原料多數來自中國,中草藥原料常因含有禁用農藥或過量重金屬而造成消費者的疑慮。日本是亞洲國家中較早跨足中醫藥研發技術的國家,積極投入研發和改良製藥技術,運用現代化製藥技術提升中醫藥的品質。依據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的資料顯示,中草藥的市場龐大,由 2003 ~ 2007 年每年平均成長 12%,到今年估計市場價值會達新台幣362億元,商機無限。 

天然草藥旋風已席捲全球藥品及保健市場,發展精緻農業栽培天然草藥,鼓勵產學合作研發具有特色的產品,是臺灣農業轉型的另一契機。只要崇尚自然風不息,天然藥品未來將大有可為。 

荷蘭向ECHA表達要求限制“N-甲基吡咯烷酮(NMP)

張貼者:2013年12月12日 上午9:04昇漢SunHank   [ 已更新 2013年12月12日 上午9:10 ]

Restrictions under consideration

This table shows the ongoing public consultations of the restriction proposals. When a restriction proposal is undergoing a public 

consultation, there is a link to the web form for submitting comments to ECHA.

The ECHA Committees will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comments received after the deadline in their opinion making process.

Restriction

Substance Name  EC Number  CAS Number  Deadline for comments on restriction report  Consultation on SEAC draft opinion
1-methyl-2-pyrrolidone (NMP)  212-828-1  872-50-4  18/03/2014



溶劑名稱 簡稱 使用狀況說明 市場參考價格
N-乙基吡咯烷酮
N-Methyl-2-pyrrolidone
CAS: 872-50-4
NMP  目前全球普遍使用,但因環境毒性,歐盟於2014年起開始禁用。  NT$ 180/kg
N-乙基吡咯烷酮
N-Ethyl-2-pyrrolidone
CAS: 2687-91-4
NEP  目前面板(配向膜)使用有專利限制(Nissan)。但歐盟已將此品項列為禁用標的物,預計3~5年內會禁用。  NT$ 240/kg
N-異丙基吡咯烷酮
N-Isopropyl-2-pyrrolidone
CAS: 3772-26-7
NIP  除鋰電隔離膜不適用外,其餘PI皆可且合成效果較好。目前歐盟對此產品無任何使用限制。  NT$ 450/kg

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 中醫調理可舒緩

張貼者:2013年12月8日 清晨7:12昇漢SunHank   [ 已更新 2013年12月8日 清晨7:12 ]

(引用至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 2013/12/8)
1名罹患糖尿病的婦女,長期有服用降血糖藥的習慣,雖然血糖控制穩定,但仍出現足底麻木的現象,有時甚至感覺像被針刺的刺痛感,最後透過中醫調理,服用黃耆桂枝五物湯配上雞血藤、川牛膝等,一個月後,症狀才逐漸紓緩,體力也恢復許多。

臨床上,罹患糖尿病約10至20年後,會有將近50%的患者出現周邊神經病變的現象,嚴重時,甚至必須仰賴止痛劑、抗憂鬱劑等減緩症狀;二林基督教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許博期指出,除了養成控制血糖的習慣等,其實透過中醫調理,也能有效紓緩症狀。

像是肢體麻木、四肢冰冷等症狀,且入夜天冷後,疼痛還會加劇,以傳統中醫而言,又為營血痺阻,可透過黃耆桂枝五物湯調理;許博期說,因黃耆具有甘溫益氣效果,加上溫經通陽的桂枝和有助於營養血的白芍等,此藥方被常用於治療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

另外,患者也可透過經絡按摩,也能有效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環,達到舒緩症狀的效果;許博期提醒,若有相關症狀出現時,應盡快就醫治療,配合處方和飲食習慣的改善,加上中醫調理,就能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機率。

第二版台灣中藥典 增101藥材

張貼者:2013年12月5日 下午5:22昇漢SunHank   [ 已更新 2013年12月7日 上午8:43 ]

轉述自 台灣新生報 2013年3月5日

台灣中藥典,於四月一日正式上路。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於九十三年完成國內第一部中藥典,載明兩百種中藥的許多規範,來確保國人使用中藥的療效,經過多年的編修,於去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告第二版,額外新增一○一項中藥材外,還提高檢驗方法,讓檢出結果更為嚴格,並且為標註代表台灣標準,更名為台灣中藥典。

中醫藥委員會中藥組組長王鵬豪表示,為規範中藥場所產製的科學中藥,成分含量到達人體所需,國家會制訂統一規範,廠商採購時就必須購買合乎標準的中藥材,例如民眾最熟知的當歸,台灣中藥典規定,阿魏酸必需要達0.03%以上,廠商在買當歸時就必須買合乎規定的當歸,否則含有當歸的科學中藥,可能無法到達一定療效。

王鵬豪進一步說明,台灣中藥典全面提高檢驗的方法,薄層層析法從原先的55%提升至87%,這項分析法可以迅速知道,中藥材是否含有療效成分,另外高效液相層析法從18%提高至35%,這項方法則是能更精準確定成分含量,不但如此,更參考常使用中藥材國家的中藥典,例如日本、中國等,來編寫這次新版的台灣中藥典。

王鵬豪特別強調,台灣市售中藥材大多仰賴進口,品種繁多又很負責,品質很容易受到產地、基元、使用部位、栽培條件、儲存狀況等條件影響,這次藥典內共收錄三百種台灣常用的中藥材,每一項分別列出中文名、學名、基源、性狀、儲藏方式、用途分費、用量等規範,所有製造或者輸入的中藥材,都必須符合新增定的規範。

甲基咪唑致癌! 焦糖色素將列管

張貼者:2013年12月2日 上午9:01昇漢SunHank   [ 已更新 2013年12月7日 上午8:42 ]

引用自華視新聞網 2013年6月21日


4-methylimidazole_822-36-6
焦糖色素毒醬油事件,重創民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尤其是業者使用焦糖色素,過程中產生可能致癌的4-甲基咪唑(4-methylimidazol, CAS 822-36-6) ,衛生署食藥局最快將在一到兩個月內,會將焦糖色素列為食品添加物,業者違法添加又超標的話,最高可處三百萬元罰款。 每天吃下肚的醬油,甚至是布丁,其實業者都加了焦糖色素,製作過程中,會產生可能致癌的甲基咪唑,國外的動物實驗發現,甲基咪唑攝取過多可能導致肝癌、肺癌、甲狀腺癌或血癌。 衛生署要民眾不要恐慌,因為動物實驗攝取劑量要非常高才會致癌,而人體實驗現在根本沒有數據,雖然如此,衛生署還是要列管焦糖色素,食品業者違法,就要重罰,預計1到2個月會預告限量標準。 醬油、可樂等飲料、果醬、糖果、布丁、水果派,到美奶滋、塔塔醬、咖啡、糕餅、乳酪、罐頭水果、罐頭水產品與肉類等,都要按照規定添加限量的焦糖色素,如果不在表上的食物,不準添加。 目前可能規定,醬油中的第三類焦糖色素,限制甲基咪唑最高容許量為兩百PPM,添加在飲料中的第四類焦糖色素,限量為250PPM。但可樂廠商把焦糖色素含量視為商業機密,衛生署也會訂出標準,只要檢出可樂含量超標,照樣依法開罰,下架銷毀,要挽回民眾信心。

1-6 of 6